2024年6月15日至16日,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知行计划”博士生实践团第二期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民钦的带领下,以党纪学习教育、能源发展、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为重点,赴漳州市云霄县开展实践活动。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教授、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张博,团委副书记揭上锋、辅导员赵梁杰、兼职辅导员常丽坤以及来自学院各系(研究院)的19名博士生党员参加。
学习党规党纪,筑牢思想防线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纪学习教育有关要求,本期学员先后实地走访向东渠教育实践基地、乌山革命纪念馆,充分运用云霄红色资源,并在云霄县委党校开展警示教育,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向东渠被誉为“江南红旗渠”。20世纪70年代,在党的带领下,5万多名建设者攻坚克难、不舍昼夜,把滔滔漳江水引入渠道,彻底解决了缺水难题。学员们参观了向东渠先进事迹展示馆,实地参观倒虹吸工段,感悟建设者“勇于担当、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学习,学员们深刻领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理解新修订《条例》将政绩观错位的相关处分规定纳入政治纪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乌山是中国红色革命的重要根据地、闽南革命的摇篮、中共闽南地委机关旧址,被誉为闽南的“井冈山”。学员们心怀敬意地走进乌山革命纪念馆,聆听讲解员讲述革命时期风雨如晦的过往。当看到展板上1948年5月厦大学生参加“反美扶日”爱国游行的图文介绍,学员们为学校的光荣革命传统而深深感染。通过学习,学员们追忆红色印记,缅怀革命先烈,更加理解“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线”的深刻内涵,自觉汲取学党纪的精神源泉。

学员们还到云霄县委党校开展集中警示教育,观看《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年轻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警示教育片。云霄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叶芳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题,从“讲忠诚、守纪律、会算账”三个方面授课,既有专业知识的理论高度,又有典型案例的分析深度,引导学员们学纪、知纪、明纪、守纪。通过学习,学员们对新时代正风肃纪反腐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在思想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参访漳州核电,感受能源发展

6月15日,实践团来到位于云霄县列屿镇的漳州核电项目,实地参观项目现场。学员们通过文字、图片、模型和实物等多种形式,了解了核工业发展史、漳州能源发展历程、核电及抽蓄项目规划和总体进展,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示范工程,听取了关于核电安全性和先进性的介绍,为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所鼓舞。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与漳州核电开展座谈交流。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徐海超,以及公司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 、党建群工处、纪检监督处(纪委办公室)、环境应急处/化学处、经营计划处、人力资源处、设计管理处等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学员们就核能技术的发展前景、安全保障措施、核废料处理及环境保护等问题积极提问。漳州核电与会同志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并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验和工作体会。
周民钦向漳州核电的精心安排表示感谢,简要介绍管理学院和“知行计划”概况。他表示,“核力无限,共创未来”,大学和企业的社会责任都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双方可以从人才培养、就业实习、课题合作、干部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携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张博对漳州核电年轻的力量、活跃的思维、创新的团队表示钦佩,并对校企双方在多能融合研究、绿电价值最大化、扩大社会宣传、增强综合风险评估等方面提出建议。
徐海超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欢迎,从企业战略高度阐述漳州核电“国之华龙、兼容并蓄、处处风光、无限生态”的发展理念,重点介绍党建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分享党纪学习教育体会。叶芳对博士生实践团走进云霄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表示赞许,希望学员们深入感悟云霄县“四乡五地”的独特魅力,积极关注、参与和宣传云霄的发展,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

共话生态文明,守护绿色家园
“红树林保护,我在厦门工作的时候就亲自抓。”上个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极具前瞻性地认识到红树林的巨大价值。6月15日下午,实践团走进位于云霄县漳江入海口的厦门大学漳江口红树林教学科研基地、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学员们实地参观基地综合楼和红树林实时监测系统展厅、涡度通量塔、红树林固定调查样方等野外科研教学设施设备,深入了解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与保护现状。学员们走进红树林湿地,与基地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当前红树林生态保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当晚,实践团和环境与生态学院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党支部,紧紧围绕“学习重要思想,守护绿色家园”主题,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交流会。环境与生态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莉颖、红树林党支部副书记张雅棉、环境与生态学院助理工程师赵小雨带领支部成员参加交流。
张雅棉用详实的数据向师生们介绍红树林的“前世今生”,以及厦大科技力量帮助恢复退化的红树林,使“失地”重回“湿地”的重大成效。与会学生结合各自学科特点,畅谈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心得体会,认为要以跨学科跨领域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并就如何解决红树林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刘莉颖介绍了红树林党支部聚合“学校—学院—台站—师生—公众”多元主体创新基层党支部设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密切联系师生开展教学科研,大力弘扬“迎风破浪、勇于创新”的红树林精神。周民钦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故事,希望学员们加强理论学习,发挥学科优势,服务低碳发展,守护绿色家园,更好地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擘画振兴蓝图,筑梦乡村新景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成为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6月16日上午,实践团先后调研走访云霄县和平乡棪树村枇杷产业展示馆和下河乡生态观光园、杨桃科技小院,了解当地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在枇杷产业展示馆,品类繁多的枇杷及相关产品,生动展示了棪树村枇杷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学员们仔细观摩展示馆中的枇杷种植技术、加工工艺以及产品销售等环节,感受枇杷产业的独特魅力,充分领略到枇杷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乡村振兴的生机与活力。

在下河乡生态观光园,学员们不知不觉间走进了一幅山青、水绿、人和的生态画卷,感慨道:“闽山闽水物华新”。下河乡下河村连续多年都是闻名遐迩的亿元村,这离不开杨桃产业的发展。在杨桃科技小院,负责人向师生们介绍下河村如何在党的带领下,把小杨桃做成大产业。近年来,该科技小院积极融入“互联网+”发展理念,建立电子商务企业和微信公众号,把杨桃“搬”到网上,推动杨桃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火力全开”。此外,还通过打造新标准、创建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成立协会等措施,全方位打造下河杨桃这一国家地理标志品牌。

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团在深入调研中不断寻找解题答案,在砥砺奋斗中践行使命担当,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发展大局紧密结合起来。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责任,把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和干事创业结合起来,勤学善思、知行合一,在新征程勇当开路先锋和事业闯将。
文|李昆霖 揭上锋
图|常丽坤 何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