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快讯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正文
【让校园更美好】感动同辈:国防生——另一种色彩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1日 浏览次数:

  在厦大校园里,存在着这样一抹明艳显眼的绿色。他们常常六点起床,换上军装,整队训练,当其他同学刚从迷糊梦乡中走向教室时,他们早已在熹微晨光中训练多时。他们,就是国防生。

选择:披上军装的背后

  很多同学报国防生的初衷是一种向往,亦或说是景仰。小时候看的那些和军旅生活相关的电视剧或电影里,塑造了一个个有胆识、有责任心、吃苦耐劳的军人,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凛然之气,在国防生心中埋下了种子。医学院的国防生朱同学这样说:“总觉得军人举止投足间都有一种气质,让我从小就下定决心要当国防生。虽然知道国防生和普通学生会不太一样,但是我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也不会害怕。”

  物理机电与工程学院的李同学和林同学比普通的孩子更热爱军队。李同学家有参军背景,父亲是体育老师,从小经常锻炼身体;而林同学则不喜欢安逸的生活,他向往着军队训练的热血。带着对军队或多或少的热爱,他们选择了国防生。

  与之不同的是,来自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2011级的项同学则是听从了家里的安排。他指出就读国防生的现实目的,一是国防生毕业之后能安排工作,二是就读时拿到的补贴也能减轻家庭负担。

  不管是出自人生理想、个人情怀还是现实目的的考量,选择披上军装的背后,“军人”二字意味着的责任与担当,在他们心中均不言而喻。热血之外更有清醒与自觉:成为一名合格的国防生,磨练与挑战,不可或缺。

训练:更强的时间观念和意志

  国防生有着严格而规律的训练时间表。每天七点集合点名,周一、三、五早上六点二十开始跑操训练,周二、四晚十点三公里环校跑,周六上午统一在上弦场进行体能训练,此外还有每周两次的内务检查。除此之外,每年寒假,全体国防生都要在厦门市环岛路参加体验马拉松的活动,4月份进行拉练,12月9号举行“纪念12.9运动拉练活动”。

训练强度如此大,但他们并没有任何松懈的心态。“大家会刻意要求自己变强,谁也不希望落后。”林同学说,“体能训练时,很多人即使脸色发白、吃不消了,也不会打报告去休息,都咬牙坚持。”国防生日常的各种训练,让他们久而久之养成了远比普通同学更为突出的时间管理观念。

  “因为训练的原因,感觉比别人少了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所以我们更需要合理安排,高效利用时间去学习。”另一位国防生——朱同学告诉记者。

  这种时间管理的观念渗透在他们平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开会准时到达,上课绝不迟到,行为习惯反感拖沓,不时彰显出军人的纪律风范。

学习:严格管理,争当模范

  综合性大学比起军校的文化氛围更为浓厚,同时对国防生在文化课方面也有许多严厉的措施:首先,“不允许挂科”,对挂科的国防生,除了通知家长和学院进行教育帮助外,还要推迟1个星期放假、提前1个星期到校进行学习;针对国防生日常的学习生活,选培办会进行督导和突击检查,并安排每周晚上2到3次的集体自习活动,专门申请教室;此外,还有“优秀学长一对一辅导”机制,帮助学弟们提高学习成绩;选培办特别要求所有国防生“着军装参加考试”,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作弊的几率。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驻厦门大学选培办负责国防生管理教育的金振宇老师在采访时说:“穿军装在考生中会特别显眼,一有什么小动作都容易被发现。”话语中透露出对国防生严格要求的决心和苦心。

  在这样的学习管理下,国防生毕业时的群体合格率和平均分均高于普通生,而他们在进入厦大时,比普通生的录取分数线则低20到30分,四年的积累沉淀与脚踏实地让他们升华了自我,用辛勤汗水弥补了最初的差距。

  严格的要求也造就了很多出类拔萃的人:医学院的国防生朱亚生同学就是其中一位,他连续四年在所在系综合成绩排名第一,获得4次国家奖学金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奖,不仅为国防生,也为普通生树立了榜样。

  凭借着不输于别人的上进心,国防生在学习上也能起到表率作用,尽管毕业以后可以直接由国家分配工作,不少国防生本科毕业后都还是选择了考研继续深造这条路。

感情:凝聚友情,珍惜集体

  国防生之间的友情经过泪水与汗水的浸润,往往更加纯粹与朴实。“大傻,辅导员让你去一趟!”“亮哥,我没钱了,你看着给点!”,这样亲密而肆无忌惮的对话在他们中间十分常见。“因为我们在一起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很多,经常待在一起,所以感情也很深厚,正能量也会多一点吧。”平时训练时大家总是互相加油鼓励,在李同学眼中,国防生这个团体比别人更加团结。来自物理系的薛同学就表示他对国防生的印象是:责任感很强,总是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

  而谈及与普通生相处的比较,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储同学说:“国防生之间会比较随意一些,与非国防生相处时,总是不自觉地客气一点。当然,熟悉的人除外。”林同学认为聊天话题存在明显的差异,但玩得好的朋友是不分国防生和普通生的。

  曾和国防生住同一宿舍的王同学说道:“作为普通生和国防生住在一起,除了觉得他很忙之外,其它地方没什么不同,和我们一样。”

  确实,“忙碌”常常成为国防生生活中的一个关键词。除了他们严格的作息要求和训练外,各种活动也占去了他们很多个人时间。比如组织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像铺草坪,去敬老院、孤儿院,打扫卫生。每年3月国防生均会参加义务献血活动;“遥远的地方也有梦想——牵手西部儿童”公益帮扶项目中,为西部的孩子捐献书包文具,和他们书信往来,鼓励、帮助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开展“绿色厦大、低碳环保”校园行动,协助管理提供便利的公用自行车“小绿”。

  而曾作为国旗班的一员,杨同学以前每天都要去升旗、降旗,平时的训练也会比别的国防生苦一点,时间与强度都更大。对于这样的生活,他笑笑说:“扛国旗扛久了就会有一种‘平凡的威严’的感觉,会有种荣誉感与自豪感,和获奖、被称赞无关。我想是源于对国旗,对国防生这个身份的热爱吧。”

  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同进同出,以众人之力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比起其他同学来说,他们对集体的感觉无疑会更加强烈。

  正如一位国防生同学所说:“集体荣誉感对国防生来说很重要。例如校运会的走队列,还有像校庆、毕业典礼等各种大型庆典活动需要我们参与,那种大家一起努力的感觉让我们觉得很满足了。”

  金振宇老师说,国防生既是大学生,又是按军人标准训练的准军官,他们要完成普通生的学习任务加必要的军政训练任务,比普通学生的任务更重。

  国防生在校园里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学子,又是准战士。在同样的青春年华里,他们流下更多汗水,也留下更深的成长的足迹。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演绎方式。一样的汗水,不一样的军旅情怀。缤纷的大学校园里有一抹庄重的橄榄绿,国防生们,身披另一种色彩,书写无悔而灿烂的青春,给我们带来另一种感动。

  (校团委 厦大青年宣传中心 邢楠 沈芸卉 江舒晨 杨宇 赵艳丽 王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