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快讯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正文
【让校园更美好】芙蓉学子所钟爱的那一抹绿——记厦大“小绿”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1日 浏览次数:

        “‘小绿’嘛,我们都知道啊,一直是我们的好伙伴哦!”笔者随机采访来自新闻传播学院同学张辉斌,在问及是否知道“小绿”项目时,张同学如此笑谈。

上课之“必备”

  由于厦大本部校园广阔,更是覆盖海韵与思明两个区域,学生公寓与各学院之间有着略为“漫长”的上课路程需要“跋涉”,于是自行车就成为厦大学子的出行必备,“上课基本靠蹬,蹬得快慢就是考验我们的体力喽”,张同学如此幽默地描述自行车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

  “同学们,现在是广播操时间……”又一个课间到来,站在芙蓉路侧,远远地就望到两股自行车流涌来,这是上下课的高峰期,也是观察厦大学子自行车概况的最佳时机。不难发现,车流中不乏很多绿色的影子一闪而过,小绿,终于进入了笔者的视线。

        说到厦大小绿,其实它是免费的公共自行车,是校园的绿色精灵,徜徉在厦大的每个角落,一道亮丽的风景。“小绿”,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

  为倡导“绿色大学、低碳生活、文明修身”的理念,2010年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开始将无人认领的自行车变废为宝,改造为公共自行车,供学生免费使用。这些自行车一律漆成绿色,每辆车身上印有编号,停放在学校公共场所,不上锁,学生可以自由骑行。由于这些自行车车身都是绿色,同学们亲切地称她们为“小绿”、“绿宝”,还有一些黄色的自行车,同学们称她们为“小黄”,后来学校又投入了一批全新的青色自行车,同学们称她们为“小翠”。于是,“小绿”开始具备了完整的“家族系列”。据统计,漳州校区先后投放2000多辆“小绿”。

  2012年思明校区也有了“小绿”,学校推出免费公共自行车短借项目,学生凭一卡通到公共自行车管理站借用自行车,5天之内免费使用。在短借项目的基础上,2013年思明校区又推出公共自行车长借项目。学校将部分“小绿”借给学生免费使用至毕业,借出期间车辆的保管和维护由学生自己负责,自行车有问题也可到公共自行车维修实践基地自行维修。据统计,思明校区先后投放400多辆“小绿”。

        2013年“小绿”又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落地生根啦。翔安校区举行了“小绿”维护美化活动,制作出了新一批小绿。据统计,翔安校区先后投放200多辆“小绿”。

  至此,小绿成为厦门大学三个校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说不定它还会在未来去马来西亚校区落地生根呢!”维修基地的志愿者说道。

来自漳州校区的回忆

  在厦门大学的三个校区中,漳州校区的小绿投入数量最大,达到2000多辆。而在2012年之前,大一大二的本科生全部在漳校,人数较少,基本人手一辆小绿。于是,小绿成为漳校的特色,更成为一种回忆。

  “骑着小绿逛漳校,这是我们毕业之前必须要做的事啊。”来自公共事务学院2011级本科生陈新魁同学这样对笔者说,“像我们11级以及11级以上的厦大学子,都有着在漳校的最深刻的回忆,我们在大一大二的美好时光,都在漳校度过,睹物思情吧,希望以后再回漳校骑骑小绿,逛逛校园。”

        2012年9月,厦门大学校区调整,漳州校区的厦大学子全部回迁至本部或者迁到刚刚建成的翔安校区,而漳州校区则由嘉庚学院常驻,于是,“漳校小绿”更成为一种“那些不可忘却的时光”的代名词。

  “我更怀念那时候骑着小绿,在漳校南区北区之间自由闲逛,看看自己喜欢的风景,看看自己喜欢的女孩儿,这也是一种生活的享受吧!”

  对于2012级的同学来说,对于“漳校小绿”的回忆来自于那短暂却充实的漳校军训。笔者犹记得,一天军训劳累之后,骑着小绿,在漳校校园中漫无目的地闲逛,看看教官们的英姿飒爽,听听那动人心弦的校园广播,放松心情,感受那一份静谧与安详。刚入学的自己,对于漳校甚至对于厦大的印象,大致来源于此。

小绿,意想不到地成就爱情

  “我们相识相爱是因为小绿,或许这是一种意想不到的缘分吧!”来自经济学院的陈同学说道。女孩儿淡淡地笑着,补充着说:“前年,我去借用小绿,而他是当时的小绿维护志愿者,一来二去,他就追到我了。”一旁的两辆小绿在此刻也似乎别有风采。

        “一起上课,一起出游,是小绿见证了我们的爱情与成长。我们准备在毕业的时候,将我们的小绿转交给另一对情侣,希望他们和我们一样,努力一起走下去。”陈同学颇为认真地说道。

  确实,不期而遇与缘分安排,感情的事情或许就是如此奇妙吧。

  芙蓉湖畔,湖光山色,不时有学生情侣在此漫步,更增添几分浪漫与自在,停在一旁的小绿,也在静静地目睹着这一刻的幸福。

 

   

(文\宣传部新媒体运营团队 刘晓宇 图\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