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我校“自强思源”优秀学生培养计划第九期学员赴漳州市花仙谷开展为期一天的户外团队素质拓展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增进新学员的彼此了解,增强团队责任感和凝聚力,并为今后暑期实践的开展打下基础。

第一个环节为小组“文化建设”,规则要求各小组30秒内选出组长,8分钟设计完成小组的名称、口号、标志和特色姿势。应声而动的学员们立刻安排人员分工,以将非凡的创新力同思源、厦大元素相结合,“一鹭扬帆”、“鹭岛之光”、“芙强”三个小分队从而诞生。这一过程中,学员们认识到了分工协作的重要性,发挥各自特长,做好自己的任务就是对团队最大的帮助。

第二个环节“轨道接力传球”考验的是团队协作能力。每队用五根对折的麻绳搭建轨道,将乒乓球以接力的形式传送到终点,若手碰到乒乓球或者乒乓球落地则须从头开始。在乒乓球一次次“掉落-重拾-掉落-重拾”的过程中,队员们成功找到要领,最终“鹭岛之光”队率先完成了比赛。失败本就是生活中常出现的事情,不抱怨、及时调整就是对待挫折最好的姿态。在这一过程中,学员们不惧烈日骄阳,全神贯注地接力运球,面对乒乓球的掉落不急不燥,以坚持不懈的态度完成了乒乓球的运送,收获了教练的赞赏。
午休期间,学员们各显神通,利用表格等方式快速记住小伙伴们的姓名、籍贯、特长等信息,顺利完成任务。紧张的问答环节过后,三个小队以车轮战的形式进行“‘缘’来是你”游戏比拼,教练用幕布将其中两小队分隔,每队各派一人出战,当幕布下降时率先说出对方名字的一方得分。这个环节是对记忆力和反应力的考验,几轮过后学员们加深了对彼此的印象,也让枯燥的“记名字”多了一些趣味。
最后一个环节是“密码传递”游戏。小组成员需要用非语言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字传递。第一轮挑战中,三个小队分别用不同的方式对数字进行编码,但均未成功。经过教练的提示,并总结失败经验,学员们改变策略,将数字分解后传递,极大地提高了传输效率。总结环节,各队分享了经验与感悟,“一鹭扬帆”小队勇于正视团队不足,将失误归因于方案设计上的考虑不周;“鹭岛之光”小队从外部的反馈与监督机制、内部简单易行的传输方式、多次演练磨合后的默契等角度分享了较为成功的经验;“芙强”小队强调了“找准定位”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优势,才能使整个团队的能量最大化。

为期一天的素质拓展在蓝天白云、青山绿地的陪伴中结束,虽历经疲惫训练也朝气蓬勃。学员曾意桐感慨:“人与人的相遇,有的如干柴烈火,相见恨晚;有的如涓涓细流,温润绵长。而我与思源九期各位的相遇就像是跨越了千山万水的险阻,却又水到渠成。许多事情没有最好的办法,但一定有最合适的办法。在团队中也是一样,我们每人都要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采取恰当的方法,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这是毛钰茹同学对这次素拓活动的直观感受,她表示:“与九期思源学员的相识全然没有预期中的那样困难,活动中的相互配合与包容,统筹项目时的周全与细致,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闪光点。协作上渐进的友谊、活动里引发的反思、他人阐述中获取的灵感、思维碰撞时产生的火花深深地震撼着我。” 一天的时间很短,思源九期今后的路却漫漫,“自助、受助、助人”、“饮水思源”的故事仍在继续。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思源九期学员会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思源理念,以锐意进取的青春姿态谱写绮丽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