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形势与政策》课正式开课,课程主要面向 2009、2010级本科生。由15名专职辅导员组成的教学团队承担起教学任务,来自经济、管理、信息、数学等院系的36个专业、120名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程。
为了保证教材的政治性、思想性、严肃性和科学性,教学团队严格使用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写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按照教育部《2011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执行,主选了国内外经济政治状况、建党90周年、民族团结与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台海局势等学生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促使学生将知识学活、学深,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授课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专题报告、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将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力争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一门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同时又具有原则性、时效性特点。为进一步贯彻国家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早在上个学期,学生处、宣传部就研究制定了《厦门大学关于开设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施方案(讨论稿)》,组织了两轮的任课老师试讲遴选,最终选拔出15名专职辅导员组成了教学团队,这支队伍立足高起点高素质,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10人,博士(含在读)2人,先后选派5人参加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队伍主持或参与十多项校级以上课题研究,为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式开课前,教学团队就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教学技法培训,组织了多次集体备课以保证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落实。
近年来,为了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实效,学校不断探索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学校、学院围绕重大时事的宣传教育,邀请专家学者给学生作专题辅导报告。学校还围绕重大时事,及时组织学生收看现场直播,对学生进行专题的形势政策教育。另外,学校立足自身实际,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特点,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反响热烈。
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正式开放,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认识最新国内国际形势政策的平台,增强学生明辨是非、应对复杂形势挑战的能力。为保证课程建设的规范性、制度性,学生处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制定了形势与政策课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编制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规定学时,落实任务,将按照精品课程标准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逐步实现教学内容专题化、任课教师“专家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不断扩大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影响范围和教育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