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身处教育行业的我来说,觉得无比光荣,也觉得教育事业值得我倾尽全力去做好。
全国教育大会还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在看到这样的定位的时候,兴奋之余,还深深觉得身上责任的重大。要传播好知识、思想和真理,首先需要我们自身学习好知识、思想和真理,要塑造好灵魂、生命和新人,首先需要我们成为那样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实,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始终追求把工作做得有制度、有深度、有宽度和有温度,不断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有制度,包括建立精细化的管理规定和标准化的工作规范。随着国家各项事业改革进入深水区,教育领域逐渐转为重视内涵发展,我觉得,内涵式发展有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制度化、标准化的工作体系。而且,通过制度化的建设,我们可以高效、准确、规范、标准地解决80%的常规工作,进而有充分的时间,深入、个性化、人性化地解决剩余20%的特殊问题。
有深度,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研究,深挖规律。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指出,“教育工作专业性强、规律性强,教育部门干部要钻研教育,努力成为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 在工作中,我们会碰到很多碎片化的工作,这些碎片化的工作就像一块一块的拼图碎片,每块碎片都有它在拼图里所预设的固定位置,当把它们拼凑起来以后,就形成了部门或学校的整体工作。而在我看来,按照固定的轨迹拼好这张图,只是完成工作,其中还蕴藏着大量的研究机会。我将碎片化的工作看作是一块一块的积木,相较于拼图,每一块积木本身就是完整的。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带着研究的态度加以组合运用,拼出心中想要的模样。
有宽度,就是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拓宽工作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鼓励我们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展各项工作。百度创始人李宏彦说过,“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是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从互联网的角度去想问题。”树立互联网思维,就是要运用迭代、跨界、大数据、极致等理念,整合各类资源,开展各项工作。
有温度就是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要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要重视用户体验,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幸福感、获得感。